及笄年华是指多少岁(古代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时间:2023-09-17 21:21:07 编辑:Abbott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现在的我们一般问年龄大小都是几岁或者是属相再或者就是几几年出生的,而在古代却有一些比较好听的词语来形容一个人到底在哪个年龄,我们最熟知的应该就是豆蔻年华吧!是我们听过最多次数的,那么其他年龄的称谓你知道吗?比如及笄年华,到底是什么来的呢?

  及笄之年指女子多少岁

及笄年华是指多少岁:古代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首先,及笄之年出自《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

  因此,及笄之年一般指代女子十五岁,亦可称“笄年”、“结发”。笄,在古代特指女子用来束发的簪子。在古代,女子十五岁时许配他人的,当年就将头发梳起来 带上簪子;十五岁当年未许配的,等到二十岁的时候也将头发束起来,带上簪子。

及笄年华是指多少岁:古代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及笄来源出处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例子:

  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仪礼·士昏礼》

及笄年华是指多少岁:古代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庭芬﹞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

  《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喆》:“女年甫及笄,有容色。”

及笄年华是指多少岁:古代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笄是什么

  “笄”也就是发簪。女子行过笄礼之后,就要学着成年妇女的样子,挽髻插笄,这时候就和还没有许嫁或者年龄不满15岁的女子差距很显著了。因此,古时称成年为“及笄”,也就是到了可以使用发簪的时候了。

及笄年华是指多少岁:古代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不仅要挽髻插笄,成年许嫁女子还要在发髻上缠缚一根五彩缨线,表示其身有所系。从此以后,她的言行举止都要严加检点,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深居闺房,不与外界接触。一直到成亲之日,才能由她的丈夫把这根缨线解下,表示她已经成为妇人,不再需要这种标志了。

  凡是举行过笄礼的女子,不论其成婚与否,都可享受成人的待遇,甚至连去世之后的丧事,也可按成人的规定办理。

及笄年华是指多少岁:古代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不再用发簪了,但发簪的美还是不可否认的,古代人一直使用发簪装饰头发或者男子用来固冠,尤其是唐宋时期及以后各代,是发簪流行的盛世。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众多妇女就是插满花簪的形象,唐代画迹中也有众多满头插簪的妇女形象。

  “及笄之年”和“及冠之年”是古代男女成年人的“大节日”,从这年生日开始,就是男女青年最适宜的婚嫁年龄了。及笄之年和将笄之年的区别“将笄之年”不是“及笄之年”,“将笄”是将要到“笄年”还没有到,“及笄”则是已经到了“笄年”。

及笄年华是指多少岁:古代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古语年龄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垂髫: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及笄年华是指多少岁:古代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归有光《项脊轩志》)。束发一般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年华是指多少岁:古代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旧荦观群书。”

    标签:

    24小时热评

    热点排行榜

    Copyright 2017-2025 tukeu.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3010729号-1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