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气泡病
在鲍鱼的集约化养殖系统中,由于投喂各种海藻;在光照强烈并且水流不畅时,由于海藻的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溶解于水中,如果达到饱和度的150%~200%,鲍就会发生气泡病。病鲍在上皮组织之下形成许多气泡。严重时鲍浮于水面,口部色素消退,齿舌异常扩张,身体固着不动;口、足、外套膜和上足膨胀,特别是上足变为鳞茎状,不能动;全身肌肉和结缔组织中都有气泡,血管也发生气泡栓塞;神经鞘与其内外相邻的组织分离,血细胞中的液泡扩大。患气泡病的鲍往往继发性感染弧菌病,加速鲍的死亡。气泡病主要危害幼鲍。
防治方法主要在投喂大量海藻时应避免强光照射,并加大水流量,以防止溶解氧过多积累后发生气泡病。严防水质浑浊,保持水质洁净,禁止投腐烂饵料,可减少此病发生。在水温20℃上,交换量最低要保持在8~10倍以上。投喂配合饵料要适当,不能过多。另外,要加强检查,一旦发现少量气泡病发生,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大换水量进行倒池,保证海水新鲜;②减少人工配合饵料的投喂量(50%),严重时可停喂配合饵料;③加强管理,彻底洗净和清除残饵,保持水质洁净;④把饲育网箱彻底消毒,可用10~20毫克/升优氯净,把网箱浸泡3小时,然后取出晾晒,于燥以后把旧网箱换下来;⑤把死鲍严格清除出来,防止高蛋白分解后产生硫化物导致幼鲍死亡。
㈡“裂壳”病
该病由球状病毒引起。该病毒在血细胞中,具双层夹膜,无包涵体,大小在80纳米左右。病鲍变瘦、色泽变黄并失去韧性,表面常带有大量黏液状物,贝壳变薄,壳外缘外翻,呼吸孔间带因贝壳的腐蚀而成为相互连通状。同时,鲍的活力下降,摄食量剧减,软体部消瘦继而逐渐死亡。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