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晚霜冻害的发生原因(小麦晚霜冻害的防御措施)

时间:2024-05-06 编辑:Juli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小麦幼穗分化处于两极分化时期,遇到倒春寒天气极易造成晚霜冻害,影响小麦产量。小麦为什么会发生晚霜冻害呢?小麦晚霜冻害怎么防御呢?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小麦晚霜冻害的原因以及防御措施。

1、小麦晚霜冻害的症状

一是适期播种的水肥地和旱平地麦田生育进程快,两极分化已结束,叶片外观受冻较轻,剥开主茎和大分蘖的幼穗发现有的呈水渍状,以后变成白色,失去光泽,软缩而死;有的已萎蔫死亡。

二是播种偏晚,刚开始拔节,叶尖甚至全叶起初似水烫状,硬而脆,以后变成蓝绿色而青枯,严重整块麦田枯黄,主茎和部分大分蘖幼穗冻死。

三是处于拔节末期,第一节间已基本定长,第二节间开始伸长,上部叶片部分受冻,幼穗看似正常,但第二节间皱缩似水烫状,以后基部和节间发生新蘖,但逐渐死亡。

2、小麦晚霜冻害的原因分析

2.1持续极端低温

0℃以下低温是造成晚霜冻害的主要原因。4月3日最低气温达到-3.0℃,最低地表温度-4.7℃,4月4日最低气温-0.6℃,最低地表温度-2.0℃,此时我县大部分小麦处于两极分化时期,抗寒能力降低,持续低温造成全县小麦普遍遭受冻害。

2.2冬季气温偏高

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大于0℃积温为273.5℃,比常年同期高90.8℃,按照小麦每长1片叶需要75~80℃积温的要求,今年积温偏多,主茎叶龄偏大,单株分蘖增多,导致麦田群体偏大,个体发育较弱;同时,导致小麦生育进程加快,生育期提前,返青期和拔节期比往年提前8~10d,拔节后小麦抗寒能力下降,极易遭受冻害。

2.3春性弱春性品种面积大

近年来,群众普遍喜欢大穗型品种,而这种品种多为春性或弱春性,抗寒性弱。2006年冬季气温偏高,这些品种生育进程快,遇到倒春寒天气极易发生冻害。调查中发现,我县种植面积大的豫麦70、濮麦9号、郑麦9023等品种普遍遭受程度不同的冻害。

2.4春季持续干旱

今年1~3月共降水50.5mm,其中3月降水36.8mm,且集中在3月上旬,到3月下旬部分麦田已显旱象。4月2~4日冷空气经过时期,天气晴朗,空气湿度小,土壤降温快,加重了冻害程度。

2.5部分麦田播种基础差

高寒山区,播期不易超过10月15日,而个别麦田在10月20日后播种,造成冬季苗情差,抗逆性差;有的麦田播量超过150kg/hm2,有的甚至达262.5kg/hm2,返青后群体过大,形成假旺苗,个体抗寒性降低;个别地块施底肥不足,返青后有脱肥现象,形成弱苗。这些播种基础较差的麦田今年全部遭受严重冻害,有的绝收。

3、小麦晚霜冻害的防御措施

3.1选育抗寒品种

选用经过农业部门试验示范、确定适宜本地推广的早熟、高产、抗寒性好的冬性或半冬性品种。如果因秋作物成熟延迟或天气原因导致播期晚,可适当选择弱春性品种。

3.2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

配方施肥,施足底肥。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播量控制在90~120kg/hm2。冬性半冬性品种的适宜播期为10月3~8日,如果选用弱春性品种可适当推迟。

3.3采取镇压、化控措施

小麦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进行镇压,抑制基部节间生长过快,增强抗寒能力。返青后,若气温高,小麦生长过快,可采取化控调节,抑制植株过快生长,增加抗逆能力。

3.4积极预防

进入3月下旬以后,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搞好天气预报,在大风降温天气来临之前采取浇水、烟熏等措施,提高地温和近地面气温,预防晚霜冻害的发生。

4、小麦冻害后的补救措施

4.1立即进行追肥、浇水

对只有叶片受冻、幼穗尚未遭受冻害的麦田,应及时浇水,避免幼穗脱水致死;对幼穗受冻麦田,应及时施用尿素75~112.5kg/hm2,并结合浇水、中耕。

4.2加强中耕,增温保墒

寒流过后,要进行中耕,松土保墒,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有效分蘖。

4.3搞好叶面喷肥

一般用2%尿素加0.2%~0.4%的磷酸二氢钾喷洒受冻麦田,可使小麦直接吸收利用,增强叶片活性,延长功能期,增加光合作用。

小麦晚霜冻害的原因以及防御措施就介绍到这里了,想要解决更多的问题欢迎关注土客网农资招商网微信号),留言即回复您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标签: 冻害 小麦 晚霜

    24小时热评

    热点排行榜

    Copyright 2017-2025 tukeu.com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3010729号-1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