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我们很多人都应该比较熟悉,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对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大家对黄芪的种植可能并不是很了解,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黄芪的相关信息吧!
家种黄芪生产基地的主要集中在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山东、甘肃、青海和宁夏等省区。鉴于黄芪为喜冷凉高燥和光照充足、忌水涝和土壤粘重板结的深根植物,故造地时应选通风向阳、地势高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气性良好、排水渗水力强、地下水位低、土壤含水量少的砂质壤土地块,以防鸡爪根和锈斑的发生。地造好后,在秋末冬初整地、除草,深翻50厘米左右,进行冬晒、冬冻,以减少病虫草的危害。耕地前每亩施入厩肥或堆肥2500~5000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耙细整平,作1.2~1.3米宽的畦,畦面整成龟背形,也可做成行距40~45厘米的小高垄或行距60厘米的大高垄,还可作成宽1米,高70~80厘米的台田,在其上条播。用上述耕作方法,可为黄芪创造一个利于根系生长发育的良好土壤条件,使根系发育良好、主根长直、分杈较少。
黄芪因分布区域广泛,应用广泛,故商品品种较为复杂,大致可分为黑皮芪、白皮芪和红芪三类
l、卜奎芪:系主产于以黑龙江齐齐哈尔(卜奎)为中心,包括甘南、富裕、嫩江;内蒙古莫力达瓦、扎兰屯等地的黄芪,系野生膜荚黄芪斩去头尾生晒品。其性状特征为:呈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顺直或略弯曲,长35~70cm,直径l~2.5cm,芦茎切口正圆形.中央枯空呈黑褐色洞,习称“空头”,但不深(约5cm左右)。表面灰黑,质轻坚重,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且有粉性;皮部稍松,白色或淡黄白色;木部较紧结,黄色,习称“皮松肉紧”。味甘香,嚼之少渣,有豆腥昧。
2、宁古塔芪:系主产于以黑龙江东部宁安(宁古塔)、牡丹江为中心,包括完达山区、张广才岭山区、长白山区延边地区的黄芪,亦系野生膜荚黄芪斩去头尾生晒品,其性状特征与卜奎芪近似。
3、正口芪:产于内蒙古海拉尔,扎兰屯、牙克石、兴和、鄂伦春旗、博克图等地。性状与卜奎芪相似。因其过去多经独石口入关集散故名。亦为膜英黄芪野生品。另外,过去正口芪尚包括内蒙古武川、卓资、正红旗、正蓝旗所产的野生蒙古黄芪,商品名为“红蓝芪”,见黄皮芪。
4、冲正芪:系产于山西雁北地区的浑源、应县、天镇;忻州地区的代县、宁武、繁峙及沁县,介休、阳高等地的蒙古黄芪栽培品中选粗大、皮细嫩者,经加工染色后者为“冲正芪”。商品呈长条圆柱形,顺直,单枝或间有分枝,芦头切除,尾端修净,根头切口处呈扁圆形,中央空心或呈棕黄色枯朽。长60~90cm,根头下10cm处直径1.8~2.8cm。表面染成深蓝黑色,摸之手染有蓝黑色。质柔而韧,断面纤维性,皮部黄白色,木部金黄色较鲜,习称“金盏银盘”。气香、味甜有豆腥味而较纯。
蒙古黄芪株高40~80厘米。主根深长,直径1~3.5厘米,圆柱形,有时有分枝。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色。茎直立或半直立,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12~18对,叶片小,呈椭圆形或长圆形,全缘,下面被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有花5~15朵。花冠蝶形,黄色至淡黄色,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5浅裂,雄蕊10枚。花期5~7月。荚果膜质、膨胀、半卵圆形,光滑无毛,内含种子5~10粒。种子肾形,黑褐色或棕褐色。果期7~9月。
膜荚黄芪的区别在于小叶数量少,6~13对,叶片较大一些,先端钝圆或微凹,有时具小尖刺,托叶卵形至披针状线形,荚果被黑色或黑白相间的短伏毛。
黄芪多野生于草原上的干燥坡地或疏林间,喜凉爽气候,耐寒耐旱,怕热怕涝。在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力强的砂壤土上生长良好。在粘土和强盐碱地不宜种植。忌连作,不宜与红花、马铃薯、白术、菊花等轮作。黄芪种子具有硬实性,一般情况下,硬实率可达40%~80%以上。直播当年只生长茎叶而不开花,第二年才可开花结实,三年以后大量开花结实。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吉林、宁夏、甘肃等地,山东、河北也可栽培。
想要了解黄芪的种植,首先对于黄芪的生长习性和黄芪的形态特征等等都有要全面的了解,只有对它有了了解,这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它进行种植,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