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白锈病是种植过程中常见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严重时能够给农户们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农户们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本文为大家总结了萝卜白锈病的症状、病原、侵染规律及防治措施,详情如下:
症状:
(1)叶片。叶片发病初在叶片表面生淡绿色小斑点,后渐变黄呈圆形病斑,叶背面病斑处长出白色漆状疱状物,疤斑破裂后散出白粉。个别情况下,叶面也长出白色疱斑。病斑零星分散,严重时密布全叶,引起叶片枯黄脱落。(2)花梗:花梗受害后肿大、弯曲呈“龙头”状。(3)花器:花器受害后,花瓣肥厚变绿,久不凋落,也不能结实。(4)枝茎和角果:发病部位均可长出白色漆状疱状物,且多呈长条形或短条状。在油菜花梗上可见霜霉菌二次侵染,即在白锈菌孢子囊堆里可见到霜霉菌,这是在竞争营养。
病原:
病原为白锈菌Albugo candida (Pers.)Kuntze,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营专性寄生,有生理分化现象。已知有6个生理小种。在油菜、萝卜和芥菜上的白锈菌为不同的生理小种,不能相互侵害。(1)形态。①菌丝。菌丝无色、无分隔,蔓延于寄主细胞间隙,以球状吸胞伸入细胞内吸取营养。②孢囊梗。菌丝分枝顶端形成无色、单胞、短棍棒状的抱囊梗,栅状排列丛生于寄主表皮之下,梗端着生链状孢子囊。③孢子囊。孢子囊卵圆形至球形,单胞、无色,大小(15~27)μm×(13~25)μm。孢子囊萌发时,内含物分裂成5~8个游动孢子,从孢子囊尖端裂口处逸出。④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圆形或肾形,有两根侧生鞭毛,鞭毛脱落后成为休止孢。⑤卵孢子。有性阶段为卵孢子。卵孢子褐色、球形、厚壁、单胞,外壁有疣状突起,直径40~50μm。卵孢子萌发时先长出1个孢囊,里面形成20~30个游动孢子。(2)特性。孢子囊形成以7~13℃较适,萌发的温度范围为0~25℃,最适温度10℃左右。要求湿度在95%以上或有水膜、水滴存在才能萌发。孢子囊侵入寄主的最适温度为18℃。(3)寄主:油菜、萝卜、白菜、芥菜、甘蓝、榨菜等十字花科63属241种植物。
侵染规律:
(1)越冬:病原以卵孢子在病残株内、土壤中和种子上越夏或越冬。(2)传播:秋播油菜苗期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以雨水溅至叶面。游动孢子在水滴中几小时即可萌发,从气孔侵入寄主,进行初次侵染。在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而反复进行再侵染。冬季以卵孢子(或菌丝)在病株组织内越冬。温暖地区,孢子囊可以终年发生,连续为害。春天温度回升至10℃左右时,病部又产生大量孢子囊再次传播为害,并引起花梗、花器肿大畸形,形成“龙头”,在“龙头”中产生大量卵孢子,进入休眠阶段,成为下季油菜初侵染源。(3)发生时期。在油菜5~6叶期和盛花期出现2次发病高峰。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选用抗白锈病的油菜品种。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鉴定,免疫、高抗品种很多,如齐菲、加拿大1号、小塔、奥罗、里金特、青油2号、矮架早、甘油3号、东辐1号、慈油1号、花叶油菜、云油9号、92油菜等都是抗性很强的品种。据安徽农业大学院植保系鉴定,红油1号、奥罗、新都4号、2025、704、7025等表现抗病。收获前进行无病株留种,选用无病种子。实行水旱轮作或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深耕,把遗留在田里的病残组织翻入土内。合理施肥,清沟沥水,通风透光,防止徒长,降低湿度,控制病害发生。清除田边杂草,及时摘除病枝病叶和拔除重病植株,收获后收集田间残株枯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2)物理防治。播前用10%盐水选种,选下沉种子清水洗净阴干后播种。(3)化学防治:在油菜苗期及抽薹开花期,须加强田间调查,在病害发生初期喷,遇雨要补施。药剂用0.5%倍式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 000~1 200倍液,或65%可湿性代森锌500~600倍液,或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 800~9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200倍液。隔5~7天再喷1次,如阴雨天多最好3次。